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科研課題立項費的30%獎勵給個人,SCI論文影響因子每1.0獎勵1萬元……市人民醫院又開始算賬“發獎”了。昨日獲悉,醫院總共拿出956萬多元獎勵去年各類臨床科研創新項目。從2009年至2011年三年間,人民醫院每年用于科研獎勵的經費增幅不低于50%。
“高額獎金”寫進《員工獎懲條例》
年花千萬獎勵科研成果,高嗎?不高。院長吉建偉說,埋頭搞臨床,醫生只能停留在“開刀匠”的層面,永遠不可能成為業內領軍人物,重獎是為了喚醒人才對科研的一種信念,一種渴望,從而推動醫院從臨床型向臨床研究型轉變。醫院用激勵機制作為杠桿來撬動全院醫技人員搞科研的積極性,《科技人員培養管理辦法》、《人科基金管理辦法》……一系列鼓勵支持科研的制度制定出臺,并把“高額獎金”明文寫進《員工獎懲條例》。與此同時,加大人才培養力度,目前醫院擁有博士52人、碩士320人,碩博數量占全院衛技人員比重1/5以上,醫院實施碩博士“一研一題”工程,要求全院碩士、博士每年必須申報一項科研課題,只要科研內容和技術路線有前景,就給予3萬元-5萬元啟動經費,還聘請南醫大、浙大等國內專家“一對一”對課題進行輔導,修改完善課題標書。
全年獲得的科研成果公開“曬一曬”
不僅有重獎,也有重“壓”。醫院把科研任務列入每個醫療科室的年度績效考核中,科研成果作為人員晉升的重要指標,比如評高級職稱的科研成果比重從15%提高至40%。從2009年起,醫院每年年終召開一次科技大會,將全年各科室、各類專技人才獲得的科研成果公開“曬一曬”,前5名、后5名一一亮榜公布。“壓力很大啊!”聽到臺上報出的排名,不少科主任坐不住了。像內分泌科雖然是省臨床重點專科,但2009年科室科研、論文指標在全院重點專科中排名倒數,被院部扣分批評。此后科室狠抓臨床科研,積極引進博士等人才,2010年、2011年連續成功獲得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省自然科學基金立項,去年科室共發表“中華”級以上論文17篇,在全院躍居前三名。
臨研復合型人才挑戰醫療尖端技術
臨研相長,由此帶來的生產力價值不可估量。依托孵化出的“臨床+科研”復合型人才,醫院不斷挑戰醫療尖端技術,為患者解除病痛。神經外科常務副主任邵君飛博士不僅開刀是“一把好手”,還手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今年他在全國上百位青年醫師中脫穎而出捧回“王忠誠中國青年醫師獎”,這是中國神經外科領域最高級別的個人榮譽獎,全國僅5人獲此獎。血管外科的盧輝俊博士相繼研究開展主動脈夾層腹膜支架腔內隔絕術、腹主動脈瘤切除加人工血管置換術、人工血管動靜脈內瘺術等十余項先進技術,均填補無錫醫療界在血管外科領域的空白。
這筆錢花得值不值?值!這就是回報:醫院吉建偉管理團隊主研的“績效管理”課題剛剛捧回全國衛生系統最高檔次的科技獎項———中國醫院協會頒發的“醫院科技創新獎”,這是繼去年陳靜瑜肺移植團隊“中華醫學科技獎”之后再度獲得的國家級衛生科技大獎。與此同時,8月份新公布的2012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顯示,人民醫院又有5個項目獲得通過,三年中累計獲得的國家自然基金項目達16項。此外,醫院發表在國際醫學期刊上的SCI論文從每年不到10篇,增長到去年的43篇。
如果您現在遇到期刊選擇、論文內容改善、論文投稿周期長、難錄用、多次退修、多次被拒等問題,可以告訴學術顧問,解答疑問同時給出解決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