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專家稱改革評價體系整治sci論文發表質量差現狀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SCI論文時間:瀏覽:

  “全文11萬字,腳注占了10萬字,正文僅有1萬字!”

  當張保生在今天(5月24日)舉辦的中國科協年會科學道德建設論壇上拋出這組數字時,整個會場一片啞然。這位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以法學界著名論文《世界貿易憲法》為樣本得出了上述的字數統計,他因此判斷:該文的原創內容僅有9%,“可能還不到,因為正文或許也有引用他人的話”。

  相應地,大量評審經驗告訴他,國內論文的正文比例卻有“91%”之多,“腳注有9%就不錯了”。正如現場一位科學家所言,“國內一篇11萬字的博士論文,正文只有1萬字的話根本畢不了業。”

  張保生作了進一步的對比:根據2008年社科統計年報統計,我國高校文科教師每年發表論文30多萬篇,約30億字。他發現,若以美國學者9%創新的論文編寫方法,頂多2.7億字的創新思想;若以我國學者91%創新的論文編寫方法來看,則應有27.3億字的“原創性”思想。

  如此說來,中國學者的原創思想應比美國學者“多10倍還不止!”然而,張保生卻絲毫沒有這樣的“感覺”,“數量帶給我們的期待,和我們在國際學術界的實際地位是天壤之別。”

  南開大學校長龔克認同這一說法。在他看來,創新成果絕不能只看原創文字的比重,9%原創的論文并非就沒有創新,反之,完全沒有引用的論文也并非就真的是創新。

  這對在數量上已超越美國位居世界第一的中國論文來說,不失為一個“響亮的耳光”。

  今年4月,中國青年報有報道稱,占據人文社科學術期刊半壁江山的高校社科學報,其論文產出數量和相應的影響力卻不成正比,按照《中國學術期刊綜合引證報告》數據,高校學報的平均影響因子僅為0.1102,是全部學術期刊平均影響因子0.2227的49.5%。

  大學學報,這個中國論文的高產地,也隨即被專家譏稱為“最大的垃圾產地”。

  這樣的說法引起包括張保生在內與會者的興趣。有專家表示,之所以出現這種反差很可能是因為,這個“91%”的大數據“有貓兒膩”。張保生告訴記者,“中國的一些人文社科論文就是我抄你,你抄我,抄的多了就不知道是誰寫的了,有的論文其實可以直接從印刷廠運到垃圾場”。

  那么,如何破解“論文數量第一”卻“多是學術垃圾”這一尷尬現象?人們通常想到的是,一旦發現那些既有認定的學術不端行為,就拿出“懲罰”的法律和制度武器。但在與會專家看來,這只是一個“治標不治本”的法子。

  張保生披露,2012年,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共組織審查學位論文2564篇,查出195篇學位論文涉嫌抄襲剽竊,占全部審查論文總數的7.6%。最終,該校共有19人被取消學位申請資格。但張保生隨即發現,下一輪的抄襲剽竊之風已經跟上來,“這樣的懲處并不能杜絕學術不端現象,畢竟,有更大的利益在吸引他們。”

  于是,有人想到了評價問題。一位科學家打了這么個比方:就像大禹治水一樣,最有效的法子還是疏而不是堵。而對科研人員來說,“堵”是懲罰,“疏”則是從根本上改變針對科研成果、科研人員的考核認定,即評價體系的方向。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此前也不乏有人詬病社科學報考核是一種行政化的評價方式,“只看論文數量、SSCI引用”等等。但是,究竟如何“疏導”卻鮮有人做專門的論述。

  張保生提出了當前存在的兩種主流說法——取消論和改革論。前者指的是要治理學術腐敗,就應徹底取消由政府參與學術評價活動的辦法,包括取消人文社科方面的政府項目、政府評獎、核心刊物。后者則針對前者忽略的兩個問題做出這樣的論述:一是只要評價機構有權力,不論是政府還是NGO,都會受利益集團劫持;二是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發展水平較低、在一定時期內還需要政府扶持,政府的全面退出可能會制約學術事業的發展。

  美國杜克大學教授王小凡很顯然支持改革論。他明確地給出了兩個建議:一是“重獎科研論文、甚至召開新聞發布會”,二是“博士期間到畢業后1年內沒有規定影響因子論文學位作廢”,尤其是后者,他舉了個例子——

  一位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的編審告訴王小凡,在評審一篇中國作者的論文時,他發現論文中的結果不可信,可能有造假成分,于是就將自己的意見寫在審稿人評論中,并告訴了期刊編輯。期刊在拒稿的同時也向作者指出了這一問題。然而幾天之后,這位編審又收到另一期刊寄來評審的同樣文章,內容一點兒都沒有改!

  “如此明目張膽!”王小凡聽后哭笑不得,但他后來了解到,“這都是給逼急了,一定要在有影響的期刊發表,這樣學位才能保住。”但是,“這種考核環境怎么會不出造假的東西呢?”

  針對這一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黨委副書記鹿明帶來了一個“得到過一定驗證”的評價體系:柔性考核機制,不規定硬性考核指標;不追求科研成果數量,鼓勵產出高水平原創性成果。

  鹿明曾擔任該校人事師資處處長,那時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我并不會像其他學校的師資處處長那樣到處‘追債’”。她說,該校對科研人員每年應該爭取多少科研項目和經費、發表多少科研論文、取得多少發明專利等等,一概不提硬性指標,對一年一度的考核也不作具體要求,只是要求進行3~5年的階段性工作匯報,“我們對三年五載沒有大成果的老師都是能容忍的”。

  這種容忍帶來的結果是:1999年以來,該校共有40篇論文入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位居全國理學類高校第一,而在2011年發布的全球最活躍的100名化學家名單中,有12位華人科學家入選,其中6位是就該校校友。

  南京大學副校長潘毅則從歷史的角度作出一個相對冷靜的分析:上世紀80年代,國內高校更多地處在“突破”階段,追求的是數量,更多地保證研究成果的國際表達即發表SCI論文;在本世紀的前10年則是“提升”階段,追求的是質量,開始尋求那些高影響因子、高引用數等高端論文的發表;目前及今后則是“跨越”階段,追求的是內涵,解決重大科學問題。

  “要一步步來,終會突破這個量大質輕的階段,但要給這個突破提速的話,評價這個坎兒必須邁過去。”潘毅說。

  事實上,即便是像杜克大學這樣的世界級名校,也曾爆出過Anil Potti“因實驗結果得不到重復導致其論文連續被撤回”的學術不端事件。但在王小凡看來,大學需要做的恰恰是“不要懼怕問題”。他說,杜克大學醫學院在Potti事件后隨即修訂了新的科研誠信管理條例,“只要知道什么是對,什么是錯,就沒大問題,如此,也不會被社會輿論乃至浮躁的社會功利牽著鼻子走。”

  張保生也認同這一點,他說:“很多人問究竟什么是科學道德,大學的科學道德又是什么?在我看來,只向真理低頭就是大學的科學道德!”

如果您現在遇到期刊選擇、論文內容改善、論文投稿周期長、難錄用、多次退修、多次被拒等問題,可以告訴學術顧問,解答疑問同時給出解決方案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州市| 尖扎县| 禹州市| 汽车| 交口县| 日照市| 清徐县| 磴口县| 同德县| 天等县| 漠河县| 原平市| 恭城| 旺苍县| 临潭县| 南昌市| 甘肃省| 阿尔山市| 桦甸市| 泗洪县| 安义县| 紫金县| 竹溪县| 万盛区| 南漳县| 五寨县| 麻阳| 黄冈市| 嫩江县| 巫山县| 曲沃县| 通许县| 榆中县| 华安县| 措美县| 湄潭县| 阿克陶县| 青龙| 屏边| 卓尼县| 祁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