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在撰寫SCI論文時,除了關注論文的內容和數據可靠性,論點明確,實事求是,文字簡練,還需要特別注意論文的格式要求。因為一旦論文格式出現問題,可能會導致審稿人誤解或產生不必要的疑問,從而影響論文的接受率。Sci論文內容結構主要包括Introduction、Methods、 Results、Discussion、Acknowledge & References五部分,Sci論文因為格式被拒,一定要看的格式要求。以下就對這五個部分格式進行簡要說明。
1. Introduction:
Introduction是SCI論文最難寫的部分之一,中文論文的缺陷就在于Introduction沒有內涵,過于簡單,沒有真正體現論文的研究起初和創新要素。因此,在撰寫Introduction時,需要明確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問題,并簡要介紹研究方法和結果。同時,還需要突出論文的創新性和研究價值,以吸引讀者的注意力。
2. Methods:
撰寫Methods部分時,需要詳細描述論文的實驗過程。雖然這一部分的寫作相對簡單,但需要注意的問題卻不少。確保完整和科學是這一部分寫作的關鍵。完整性意味著要關注實驗的每一個環節,避免顧此失彼,遺漏任何重要內容。撰寫時可按照實驗對象、實驗設備、實驗材料、實驗記錄、實驗分析方法等來組織行文。
3. Results:
有人將Results和Discussion合并成一部分進行寫作,大多數論文還是會分開寫的。這種寫作方式的選擇取決于論文的類型,如果你發現將結果與分析同時進行討論更為恰當,并且不適合單獨進行討論,或者這樣做過于困難,導致Discussion部分變得很雞肋,那么合并起來是合適的。
4. Discussion:
撰寫Introduction和Discussion部分是論文寫作中最具挑戰性的任務,Discussion的寫作難度在于它能夠展現作者對研究問題的深入理解和廣泛視野。深入體現在論文對所提出問題的研究達到了何種程度,而廣度則在于作者能否從多個角度對實驗結果進行解釋和分析。
5. Acknowledge&References:
Acknowledge主要分為兩個:第一是表明研究的基金來源,中國一般都是NatureScienceFoundationofChina(NSFC,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美國大多是NationalInstituteofHealth(NIH,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寫基金時一般要標注清楚基金號碼(GrantNumber),只有這樣才算是該項基金的研究成果,也可以算做實驗室的研究成果。
References部分更加注重格式,而且不同的期刊對參考文獻的格式要求不同,有的作者名稱是簡寫在前,有的在后。有的期刊要求名字加引號,有的期刊不要求加引號,還包括期刊的寫法、期刊年號和卷號的順序,不同類型的文獻引用格式等,需要按照具體的期刊要求來定。
推薦閱讀:Sci論文投稿格式不對會被拒稿嗎?
如果您現在遇到期刊選擇、論文內容改善、論文投稿周期長、難錄用、多次退修、多次被拒等問題,可以告訴學術顧問,解答疑問同時給出解決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