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人民銀行在會計集中核算系統上線后,現有的規章制度條款過于籠統,難以解決實際監督過程中出現的具體問題,制度建設的滯后性,給監督人員在監督過程中造成極大困惑。如何發現問題并處理問題無操作依據可循,只能被動地等待被監督單位和有關部門的解釋,削弱了事后監督的嚴肅性。
關鍵詞: 央行會計,監督管理,對策
一、基層央行在會計監督中存在問題
1.監督時效性差,重點性與全面性難以兼顧
監督人員是在所有會計核算工作結束后的次日對核算內容進行監督,不能在第一時間防范差錯和風險的發生,監督效能差。在實際監督過程中,對會計核算的監督側重點落在了對于憑證要素、賬務處理的完整性、合規性以及準確性等會計基礎核算方面上,沒有突出資金風險方面的重點監督,深層次的核算風險沒有接觸到,對于防范風險方面的監督能力相對薄弱,監督資源嚴重浪費,影響了監督效能的發揮。
2.同級監督權威弱,相關部門不重視監督反饋結果
事后監督中心反饋制度分為集中反饋、日常反饋兩種,集中反饋主要采取信息簡報、文件通報或聯席會議等形式向核算部門反映。日常反饋主要采取向核算部門發送“事后監督通知書”,由于反饋沒有配套的處罰措施,核算部門也只是對發現的問題就是論事進行更正,不會引起過多的重視,監督結果得不到有效的使用,監督效能缺乏保障。
3.監督成果利用率低,風險預警作用不明顯
事后監督可以全面掌握核算部門在日常核算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擁有會計核算質量優略的第一手資料,能夠客觀評價核算部門在核算工作和制度執行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和風險隱患,便于跟蹤檢查整改情況;并擁有及時向業務主管部門、其他相關部門以及領導提供監督信息,對核算部門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核算部門的差錯點和薄弱環節忍然不好克服,差錯屢犯屢糾,監督效果實在微乎其微,起不到應有的風險預警作用。
二、影響人民銀行會計監督效能的成因
1.管理體制不順制約監督效能的發揮
《中國人民銀行關于改進和加強事后監督工作的意見》中規定:“各分支機構事后監督中心不實行垂直管理。為有利于部門間的協調,由各分支機構分管會計業務的行領導分管事后監督工作”。不實行垂直管理,一方面造成各地事后監督部門之間缺乏橫向溝通交流;另一方面,缺乏縱向學習反饋路徑。
2.會計監督制度體系缺陷制約監督效能的發揮
人民銀行在會計集中核算系統上線后,現有的規章制度條款過于籠統,難以解決實際監督過程中出現的具體問題,制度建設的滯后性,給監督人員在監督過程中造成極大困惑。如何發現問題并處理問題無操作依據可循,只能被動地等待被監督單位和有關部門的解釋,削弱了事后監督的嚴肅性。
3.監督工作機制不完善制約監督效能的發揮
工作機制是提高監督效能的重要手段。自基層事后監督中心成立以來,在總行《規章》指導下,根據工作深入開展的需要,先后制定了具體的事后監督實施細則及辦法,明確了監督要求及重點,界定了差錯類別及糾錯程序,根據前臺業務和形勢發展需要及時調整監督總體流程構架。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監督機制決定監督流程;反過來,監督流程體現了監督機制。
4.監督與被監督部門信息不對稱制約監督效能的發揮
事后監督工作雖然得到了被監督部門的大力支持與配合,溝通交流機制也較順暢,但是在監督工作中,與被監督部門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對稱現象,這包括兩層含義:一是相關會計集中核算的信息在事后監督與被監督部門的分布是不對稱的;二是事后監督與被監督部門對于各自在信息占有方面的地位是不對稱的。這兩種不對稱狀況,導致了監督中可能會發生道德風險,降低事后監督的監督效能。
三、加強中國人民銀行會計監督的對策
1.明確縱橫管理體制,提高監督協調性
人總行應進一步明確事后監督組織機構體系,比照其他業務部門設置事后監督部門實行垂直管理。頂層設計各種規章制度,統一監督標準,事后監督工作直接對本行行長負責。這樣便于事后監督權威的樹立,對事后監督人員的士氣會有很大的提升。
2.強化監督結果的分析利用,提高事后監督權威
監督質量管理體系以保障事后監督質量為目標,以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評估核算業務風險、控制和改進監督流程、提高監督手段等為主要內容的管理體系。
制定科學合理的監督模式和方法,對系統內的風險案例進行全面分析,找出會計核算中容易出現的風險點,進行重點監督和防范。
3.加強事后監督隊伍建設,提高監督效能
一是要要嚴把“進人” 關,考慮到會計監督工作的特殊性,應對欲進入監督領域的個人政治素質、技術能力、工作經驗、專業年限等方面進行嚴格的資格審查。二是要加強人員的崗位交流,不斷進行交叉學習和換位思考,確保事后監督隊伍的充滿活力,真正形成高效、有機人員組合。三是要定期培訓會計監督人員,組織會計監督人員參加新業務、新制度、新知識學習培訓,以便監督人員能準確理解、及時掌握相關業務知識,避免因掌握政策不準、不及時而造成監督失誤的情況,不斷提高事后監督工作的主動性。
4.強化監督隊伍創新精神,提高監督執行力
一是根據監督工作要求,提出科學有效的監督需求,逐步實現由人工監督為主向計算機監督為主的轉變,把監督人員從大量機械、繁瑣的工作中解放出來,減少工作量;二是利用事后監督掌握核算業務質量的優勢,認真調查研究,開發科學的會計核算風險防范預警系統,監督系統和預警系統對接,自動過濾會計核算業務中的差錯,對風險性業務進行科學的分析,提示預警方向;三是進行事后監督電子化管理,提高監督反饋力度和監督時效。
參考文獻:
[1]郭振寧.提高基層央行事后監督績效管理的思考與建議[J].西部金融,2013(5).
[2]劉芳芳淺議我國銀行會計監督中的問題及對策[J].知識經濟,2012(15).